全国服务热线:17721208078
18201803950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国产采棉机首次大规模出口背后是浙江来的这家指挥部

时间: 2024-04-09 02:58:56 发布人: 双面胶

  1月8日,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气温低至零下10摄氏度,中国最长内流河--塔里木河千里冰封,这一壮观景象已持续多日。

  徜徉在塔里木河畔,一望无际的棉田里,还残存着一些棉花秸秆,吸引成群的牛羊前来。一个月前,一台台国产采棉机在这里驰骋,将沙雅县175万亩棉花“吸入”体内,“诞下”打包成型的“金蛋蛋”。

  借着“一带一路”东风,这些国产采棉机又驶向中亚的广袤棉田。其中尤以新疆钵施然智能农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钵施然公司)最引人注目:就在10多天前,钵施然公司完成了对乌兹别克斯坦54台采棉机的出口订单,金额超8000万元。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披露的信息数据显示,这是国产采棉机出口的规模最大、最大单笔交易额。

  这是不小的进步。作为全国最大棉产区,新疆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启动了采棉机研制工作,但始终未能攻破核心技术,高端采棉机一直受制于人,长期被外资品牌垄断,进口率一度在90%以上。由对口支援沙雅县的浙江嘉兴市援疆指挥部引入的钵施然公司,是如何打破垄断,甚至打开“一带一路”市场的?首次大规模出口国外市场,又意味着什么?

  每年9月下旬至11月初,是新疆的采棉季,这期间也是国产采棉机大显身手的时候。据新疆日报报道,新疆全区2023年棉花机械化采收率超过85%。

  1月3日,记者从杭州乘飞机出发,辗转几千公里到达沙雅县城,次日一早,又随钵施然公司市场部经理赵栋一道,沿着沙雅县城往南,途经塔里木河,驱车75公里来到哈德墩镇。穿过一片胡杨林,大片的棉田映入记者眼帘。

  走进哈德墩镇永安村,记者见到了56岁的棉农吴银田,他正忙着给冬小麦抽水灌溉。偌大的院子里,5台钵施然生产的三行厢式采棉机格外醒目,正是靠着这些“大家伙”,他承包的棉田面积从几百亩拓展到4000亩,连连收获丰收的喜悦。

  “红色的采棉机就像是下蛋机,采摘、压缩、打包,一气呵成,15分钟就吐出大金蛋,5台机子一天能采1000亩棉花呢。”谈及丰收的景象,吴银田面露喜色。他说,6年前,他承包了300亩地种棉花,到了采摘季,因为找不到拾花工急得整宿睡不着觉,最后好不容易托人找到40个拾花工,花了两个月才采摘完,结果还错过棉花最好的行情,“找拾花工,每公斤要2.5元工钱,像去年棉花每公斤收购价才七块多,刨去成本,就赚不了什么钱了。”

  一台机器抵得上一支采棉大军。2010年前后,新疆棉花主要由人工采摘。每到采棉季,来自陕西、四川、甘肃、宁夏等地的采棉工就背上行囊,搭乘“采棉专列”来到新疆。2018年9月,钵施然公司在沙雅投产,当自动化、智能化大型采棉机在万亩棉田闪亮登场,热热闹闹的“采棉专列”逐渐退场。“在2019年的采棉季,全国各地涌向沙雅的拾花工数量从之前的约9.6万人一下子锐减到3000多人,现如今,采棉大军浩浩荡荡进沙雅的场景早已不存在了。”沙雅“钵施然”公司人事行政经理刘泉感慨道。

  离开哈德墩镇,记者来到沙雅县红旗镇多勒昆村。走进棉农阿卜杜拉麦海木的家中,只见他正和技术员对几台采棉机、播种机等进行检修,去年,他花了进口采棉机一半不到的价格,从沙雅“钵施然”公司购买了一台采棉机,不仅拿到了政府补贴,还靠着帮人采棉花额外赚了4万元。“钵施然公司在沙雅很多地方都设了维修服务点,农机坏了,拨个电话,技术员就上门了,这是另外的品牌尤其国外采棉机没法比的。” 阿卜杜拉麦海木说道。

  采棉机国产化不断加速。以钵施然为例,其采棉机连续三年保持400台以上的销量,采棉机总销量超过1600台;企业从2018年投产时的产值8000万元,到2023年总产值预计突破12亿元;根据《2023年全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信息公示系统》,钵施然采棉机的年市场占有率达42.14%。

  近年来,铁建重工、现代农装、天鹅股份等多家农机企业纷纷进入新疆,在采棉机自主创新上获得突破,攻克包括自动控制系统在内的多项技术,在采净率上不断赶超外资品牌,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这些中国企业搭建起了高效、便捷的售后服务体系,在采棉季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赢得了棉农的认可。行业统计数字显示,国产采棉机在新疆市场占比超过八成,慢慢的变多的像钵施然这样的“中国造”在新疆棉田里闪耀着“国货之光”。

  “中国的采棉机,好用!”这两天,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棉农绕夫力在使用了钵施然的采棉机后,给钵施然公司市场部发来了积极的反馈信息。

  性价比高,是国产采棉机的突出优势。在沙雅县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记者走进钵施然厂区内,只见销售展厅内,10多个型号的拖拉机、采棉机、播种机、喷雾机一字排开。

  放眼国际,采棉机属于典型的技术集成型高端农机,研发投入耗资巨大。在嘉兴市援疆指挥部的牵线年,钵施然智能农机有限公司作为高端装备制造项目落户沙雅。2021年起,嘉兴市援疆指挥部每年投入援疆资金,支持制造企业建设博士后流动站、开展农机使用技术推广等。在嘉兴市援疆指挥部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钵施然已成长为一家现代化智慧农机制造企业,具备生产采棉机、播种机、联合整地机、残膜回收机、喷药机等涵盖棉花全产业链机械设备的能力。从最初的牵引式到眼下的自走式,从3行到6行,从厢式到圆捆打包,企业先后在采棉机领域取得193项专利,批量生产的多款采棉机填补国内空白。

  “这台3行自走式圆捆打包采棉机,售价228万元,政府补贴40万元;旁边这台6行自走式圆捆打包采棉机,售价458万元,一台能抵1500人手工采摘,比国外进口的便宜200万元左右。”该公司市场部经理赵栋说,2019年,钵施然公司的采棉机首次走出国门,但是出口量都是一到两台左右,这一次,乌兹别克斯坦一口气向钵施然公司订了54台采棉机,可以说,是对“中国造”采棉机的充分认可。

  乌兹别克斯坦是世界上主要棉花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棉花产值占农业产值的40%,素有“白金之国”美誉。过去几年,当地棉花采摘季来临时,人工采摘仍占比较大。近年来,当地开始提升农业现代化和智能化水平,以采棉机为代表的农机设备成为农业市场的“宠儿”。

  乌兹别克斯坦也曾向其他几个国家进口采棉机,但高昂的采购成本和维护成本让其望而却步,一直在寻找超高的性价比的采棉机。去年6月,在贸易商的推荐下,乌兹别克斯坦选定了钵施然公司在内的7家采棉设备制造商,再从中选定3家潜在供应商谈判,并开展当地考验查证。经过多方对比,乌兹别克斯坦采购方最终相中了钵施然公司,在去年9月签下这笔出口订单。

  每一笔订单,钵施然都认认真真地对待。为了把这笔订单完成好,钵施然公司安排人员到乌兹别克斯坦进行了调研,结合当地棉花种植的行数和间距,定向开发了4行箱式采棉机,按照国外的种植模式来计算,每小时可采收棉花25亩到40亩,采净率达93%以上,含杂率低于10%。

  钵施然公司迈出的这一步,踩出了怎样的新节拍?记者来到阿克苏地区阿拉尔市的塔里木大学,采访了该校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教授张有强,他认为,钵施然公司出口乌兹别克斯坦的这批采棉机,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核心零部件完全实现了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西方国家技术垄断,譬如零件的加工制造、自动控制技术等,在综合性能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推动新疆和兵团棉花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创新驱动,后来者居上。以钵施然公司为代表,中国不少采棉机制造企业虽然是高端采棉机研发生产领域的后来者,但都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成长势头迅猛。2022年,中国国产品牌采棉机保有量占全国采棉机保有量的比重达51%,首次超过国外品牌采棉机。

  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中西方商贸往来经济走廊,也是农业交流的重要通道。曾经,小麦、芝麻、葡萄、棉花等作物伴着驼铃,从中亚与新月沃土一路传入中国;而今,中国的农业技术也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国门,在中亚地区遍地开花,广受好评。

  在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南部的卡什卡达里亚州,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与乌兹别克斯坦水利部水问题研究所共建了一块节水棉田示范区,推广中国种植标准后,当地棉花亩产量从140多公斤增长到300公斤。古瓦拉克村棉农谢尔佐德多纳耶夫抢喝“头口水”,他感慨,自从用上中国的棉种和技术,他的棉田产量几乎是过去的两倍,而人力、肥料、用水等投入减少了一大半。

  同样,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州乌塔伊奇客地区,中乌节水农业海外示范园采用太阳能驱动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具有省电、节水、节肥等功能,使当地棉花产量提高30%以上、节水50%。

  制造企业也闻风而动。这一次,钵施然公司在完成对乌兹别克斯坦的采棉机出口订单后,还为对方提供了中国的棉种和覆膜节水技术,以改变当地大水漫灌式的粗放种植模式,提高棉花产量。此外,钵施然公司还安排了技术员在乌兹别克斯坦定点跟踪服务,把国内的维修标准推广到国外市场。

  从0到1,钵施然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乌兹别克斯坦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枢纽,也是最早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年产棉花80万吨,排世界第五。据了解,乌兹别克斯坦对采棉机的需求约在1万台左右,并计划在2026年前彻底实现机械化采棉,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市场,如果中国制造的先行军能够受到认可,意味着将会在国际采棉机市场分得更大的份额。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一周年。这个倡议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探索远亲近邻一起发展的新办法,开拓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昔日盛景让人无比羡慕,公元七世纪,精美的唐朝丝绸与瓷器沿着河西走廊与通海夷道运往中亚与地中海,让陆上与海上两条丝绸之路沿途国家的人民无不为之倾倒。

  中国制造能否点亮“一带一路”?钵施然公司95后工程师张延昕手机里的一张图片,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这是在几个月前,张延昕跟着经营销售团队运送两台采棉机到巴西时,拍下的场景:只见1台钵施然造的采棉机,与4台美国约翰迪尔品牌的采棉机并驾齐驱,驰骋在巴西库亚巴的万亩棉田里,一红一绿,格外醒目。

  “除了价格、维修服务等优势外,我们设备上的细节优势也是很明显的。”张延昕说,比如采棉机驾驶室走下来的扶梯,钵施然已经依据市场客户反馈,改成了液压式的悬挂扶梯,这样避免了扶梯刮伤棉花或碰伤人,这一细微的改造,受到巴西农场主的认可。

  巴西是中国在南美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政府也将巴西定为“海上丝绸之路”向南美延伸的重要支点, 据有关报告,2022/23年度巴西棉花种植培养面积为166万公顷,相当于2490万亩,如今,此前采购的一批采棉机逐渐老旧,在当地加快设备更新的进程中,给了中国制造更大的市场空间。

  从中亚到南美洲,更多中国造的采棉机开始驰骋棉田,它们带着中国农业技术和和谐包容、互利共赢的美好愿景,但专家也提醒,要清醒认识到,要想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仍要扭住创新的牛鼻子,不断推动采棉机技术迭代、服务升级,这样才有望拓得更大的产业蓝海。

[返回上级]